本篇文章屬於 RF 切換器選擇指南的第 1 部分。 該指南包含 5 個部分,當中囊括多項實用資訊,可協助您建立重要觀念,進而設計出專屬的 RF 切換器網路。 本章節將說明 RF 切換器的基本規格,例如插入損耗、VSWR、特性阻抗與上升時間。
如需深入了解 NI 的 RF 切換器方案,請造訪 NI RF 切換器的主要產品頁面。
最近,隨著 RF 切換器產品在測試系統開發中益發普及,如何為自身應用挑選合適的產品也變得更加困難。 多數 RF 廠商都會以拓撲與頻寬等主流規格,來說明旗下的 RF 切換器產品 (例如 NI PXI-2594 2.5 GHz 4x1 多工器)。 在評估階段中,上述規格確實有其重要性;然而,買家卻難以從中獲得足夠資訊,繼而做出購買決策。 正因如此,此線上教學將介紹設計 RF 切換器網路期間,所應考量的 7 項重要規格:
在著手探討特性阻抗與其他 RF 切換器規格前,我們應先行了解 DC 電路與 RF 系統中的訊號傳播方式有何不同。 在 DC 電路,或是傳播訊號頻率較低的電路中,針對訊號路徑中同一條傳輸線上的不同點,訊號電壓並不會有太大差異。 不過,在 RF 或高頻率訊號中的情況則大為不同;相較於傳輸線的長度,RF 或高頻率訊號的訊號波長並不算長,因此傳輸線上可同時傳播多個訊號週期。
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範例:長達 1 公尺的同軸電纜中傳遞了 2 組頻率不同的波形 (訊號)。 第 1 組訊號的頻率為 1 MHz,第 2 組訊號的頻率為 1 GHz。 此時,我們可以使用下列公式來計算其波長:
在上方的公式中,l 表示訊號的波長,f 代表其頻率,而 VF 則為傳輸線的速度係數。 假設用來路由兩組訊號的同軸電纜隸屬 RG8 類型,而已知的速度係數為 0.66。
那麼
對 f = 1 MHz 的第 1 組訊號而言:
圖 1. 在 1 公尺同軸電纜中傳遞的 1 MHz 正弦波
針對第 1 組訊號,相較於訊號傳播的訊號波長,同軸電纜的長度並不算長。 因此如圖 1 所示,訊號於傳輸線中不同點的潛在變量,可說是微乎其微。
對 f = 1 GHz 的第 2 組訊號而言:
圖 2. 在 1 公尺同軸電纜中傳遞的 1 GHz 正弦波
針對第 2 組訊號,相較於訊號傳播的訊號波長,同軸電纜的長度顯然長得多 (近 5 倍)。 因此,在任一時間點,都會有多個訊號週期同時穿越傳輸線。 由於波長較小,傳輸線上的高頻率訊號會以波形形式穿越。 根據波動理論,當這類型的訊號穿越不同媒體時,勢必會發生反射與功率損耗。 在電子電路的情況中,當訊號 (波形) 穿越帶有不同特性阻抗的系統元件時,媒體中就會發生此一變量。 有鑑於此,若要將反射與功率損耗壓至最低,就必須使用阻抗相同的合適元件來建構 RF 系統。 依照目前公認的標準,當傳輸線長度超過路由訊號波長的 0.01 時,傳輸線路就會因功率損耗與反射而產生極大的訊號衰變。
特性阻抗是一項傳輸線路參數,會取決於線路的實體結構。 它有助於判斷線路中的傳播訊號會以何種方式來傳輸或反射。 RF 元件的阻抗與 DC 阻抗不同;而在傳輸線路中,RF 元件的阻抗可透過下列公式計算得出:
圖 3. 傳輸線路的特性阻抗
在上方公式中:
Z0 = 特性阻抗
L = 當電流流經接線時,每個 RF 傳輸線路單位長度因接線周邊磁場所產生的電感
C = 每個 RF 傳輸線路長度單位的電容。 這也是存在於兩個導體之間的電容
R = 每個 RF 傳輸線路長度單位的 DC 電阻
G = 每個長度的介電電導
ω = 頻率 (Radian/s)
由於理想的傳輸線不會有任何電組或介電衰減,因此,其特性阻抗可透過下列公式計算得出:
鑑於 RF 系統中的所有元件都必須具備相同的阻抗,才能將訊號損耗及反射壓至最低,元件製造商會在設備中採用特殊設計,讓特性阻抗保持在 50 或 75 Ω。RF 市場中的多數 RF 系統皆採 50 Ω 規格,而通訊系統便屬此一範疇。 採用 75 Ω 的 RF 系統數量較少,且較常見於影像 RF 系統。 工程師必須確保測試系統中的零件 (例如傳輸線與接頭) 與其他儀器都採用相同阻抗。
如果用來傳播訊號的傳輸線路長度大於訊號波長的 0.01,就會發生顯著的功率損耗。 切換器模組的「插入損耗」規格可量測此一功率損耗與訊號衰減。 切換器模組在特定頻率下的插入損耗,可用來計算切換器對該頻率的訊號所造成之功率損耗與電壓衰減。
計算功率損耗的公式為:
計算電壓衰減的公式則為:
為了說明插入損耗的概念,請先將切換器或繼電器想像為低通濾波器。 現實世界中的每個切換器,都具備某種程度的寄生電容、電感、電組與電導。 這些寄生項目會與衰減交相加乘,並導致切換器路由的訊號發生衰退。 上述因素所造成的功率損耗與電壓衰減會因輸入訊號頻率而異,且可透過切換器模組於該頻率下的插入損耗規格加以量化。 因此,請務必確保切換器的插入損耗符合所屬應用的頻寬要求。 為了說明此項做法為何如此重要,讓我們來思考以下範例,並比較兩組切換器中,何者較適合使用在特定 RF 應用上。 該項應用的需求如下:以低於 30% 的衰減,將 3 GHz 的影像訊號路由至位於向量網路分析器上的通道 (若為 3 GHz,插入損耗應低於 3 dB)。 列入考量的第 1 組切換器為 NI PXI-2557 75 Ω 2.5 GHz 8x1 多工器,第 2 組切換器則是其他 PXI 廠商的 3 GHz 75 Ω 8x1 多工器。 在初步檢驗兩個模組的高階規格後,我們認為後者應較為適用 (後者的頻寬規格較出色)。 不過,在詳加檢查兩項產品後,竟發現先前假設並不正確。 下圖顯示了兩組切換器模組所收集到的插入資料 (自 160 MHz 至 3 GHz)。
圖 4. 廠商 A 與廠商 B 切換器模組的插入損耗比較
如您所見,在 3 GHz 的情況下,2.5 GHz 模組的插入損耗約為 1.78 dB,而 3 GHz 切換器的插入損耗則接近 5.64 dB。 透過這些值,我們可以計算出兩個模組所造成的電壓與功率損耗會如下所示:
NI PXI-2557 | 其他 PXI 廠商 | |
3 GHz 的電壓衰減百分比 | 18.3 | 47.8 |
3 GHz 的功率損耗百分比 | 33.3 | 72.7 |
表 1. 電壓與功率損耗百分比的比較
從上表中的值可以看出:當 3 GHz 1 Vpp 的正弦波穿越 NI PXI-2557 2.5 GHz 75 Ω 多工器時,將會衰減至 0.817 Vpp。 當相同訊號穿越其他 PXI 廠商所提供的 3 GHz 75 Ω 多工器時,則會衰減至 0.522 Vpp。 如此即可得知,即使其他 PXI 廠商的切換器模組在頻寬規格上勝過 NI 模組,它所造成的訊號衰變淨值仍遠高於 NI PXI-2557。此外,我們也可判定,在先前所述的 3 GHz 應用中,2.5 GHz NI 切換器模組的表現遠比 3 GHz 的對手產品出色。
圖 5. 1 Vpp 正弦波所造成的衰減比較
VSWR 代表著反射與傳輸波形的比例。 如同先前所述,在頻率較高的情況下,訊號會以波形形式穿越傳輸線路或傳輸線。 也因此,正如同聲波與光波一樣,當訊號穿越不同媒體 (例如阻抗不同的元件) 時,就會發生反射。 在切換器模組中,此一阻抗失配可能會發生在接頭、PCB 佈線與實體繼電器的特性阻抗之間。 由於 VSWR 可量測出反射波形的功率,因此,它也可用來量測傳輸線路的功率損耗量。 當反射波形與輸入訊號相加後,自身的淨振幅就會發生增減 (視反射與輸入訊號呈同相或反相而定)。 在「駐波」波形中,最大 (當反射波形為同相時) 到最小 (當反射波形為反相時) 電壓的比例,又稱為 VSWR。 為了說明如何計算 RF 系統的 VSWR 與折返損耗,讓我們來看看圖 6 顯示的 RF 傳輸線路。
圖 6. 1 Vpp 正弦波所造成的衰減比較
在圖 6 的電路中,負載的阻抗 (40.5 Ω) 與來源及傳輸線路的阻抗 (50 Ω) 並不相等。 基於此一原因,在傳輸線路中傳播的部分訊號會從負載反射折回。 只要使用下列公式,即可量測此一反射:
如您所見,折返損耗可量測反射訊號的功率。 此外,它也是插入損耗的子集。 RF 系統中的折返損耗 (或反射) 越高,插入損耗就越高。
訊號反射的另一個量測方法,就是透過 VSWR。 計算方式會如下所示:
上方公式的 G 代表反射係數,可使用下列公式計算得出:
針對圖 6 的電路,我們可以得出 VSWR 應為:
為了將此範例發生的情況視覺化,讓我們來假設 RF 系統所供應的訊號為 1 Vpp 正弦波。 由於系統的反射係數為 0.1,我們可以得知:反射強度會是 0.1 x 1 = 0.1 V 或 100 mV。 圖 7 顯示當反射波形與輸入訊號同相,以及與呈 180 度反相時,所產生訊號的最大與最小振幅。
圖 7. 駐波的最大與最小電壓
如同先前所述,VSWR 為駐波波形中,最大電壓與最小電壓的比例。 在此一定義下,我們可以得出圖 7 的 VSWR 應為:
先前曾經提到:頻寬為切換器模組的其中一項主要規格。 不過,由於不同廠商會使用不同的程序來建立 RF 切換器的頻寬;因此,頻寬只能讓我們約略掌握產品效能。 切換器的頻寬,只會指出廠商認為在「可接受」的損耗情況下,該切換器所能路由的最大頻率訊號。 但是,某一廠商可接受的情況,卻不見得受其他廠商認可。 因此,廠商 A 的 3 GHz 切換器與廠商 B 的 3 GHz 切換器,可能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效能指標。
在先前範例中,我們曾看到來自不同廠商的兩個模組具有相似的拓撲與特性阻抗,但頻寬規格卻大不相同;現在,讓我們來重新回顧該範例。 第 1 組切換器為 NI PXI-2557 的 2.5 GHz 8x1 多工器,特性阻抗為 75 Ω;第 2 組切換器則是其他 PXI 廠商的 3 GHz 8x1 多工器,特性阻抗為 75 Ω。 雖然第 2 組模組似乎比較適合路由 2 至 3 GHz 之間的訊號,圖 3 收集與顯示的插入損耗資料卻恰恰相反。 這項指標顯示,NI 模組的頻寬規格遠比對手更為保守。
此外,許多人認為,產品頻寬會等於其 -3 dB 頻寬。 對裝置頻寬規格正好位於儀器數位人機介面的 -3 dB 處的儀器 (例如示波器) 而言,這項觀點的確符合實際情況。 只是,對 RF 切換器而言,頻寬與 -3 dB 之間不一定存在著此一關聯性。 雖然有些廠商會將頻寬指定為 -3 dB,有些則非如此。 舉例來說,圖 8 顯示了當 NI PXI-2547 使用所屬頻寬 (2.7 GHz) 的插入損耗,以及在 -3 dB 點 (3.7 GHz) 的插入損耗。
圖 8. NI PXI-2547 2.7 GHz 50 Ω 8x1 多工器的插入損耗
在挑選 RF 切換器時,有諸多重要功能需要考量,拓撲是其中之一。 如果雀屏中選的切換器沒有合適的拓撲,極有可能對插入損耗與 VSWR 帶來相當大的影響。 多工器與單極雙投 (SPDT) 繼電器為 RF 的兩大主要拓撲類型。 多工器為切換系統,會以序列方式將多個輸入通道路由至單一輸出通道,反之亦然。 SPDT 繼電器則為精簡版的多工器。 單一 SPDT 繼電器可將兩個輸入通道路由至單一輸出通道,反之亦然。 通常,RF 多工器會由多個 SPDT 繼電器組成。
不同應用需要混合搭配不同的 RF 切換器拓撲。 舉例來說,若要為 4 通道的受測裝置 (DUT) 進行響應激源測試,您可以使用具備兩個獨立 4x1 多工器組間的模組。 另一方面,如果測試會分析來自 8 個獨立 DUT 的輸出,則建議使用具備單一 8x1 組間的模組。 由於市面上的 RF 切換器種類繁多,因此請務必了解各種拓撲的最佳使用方式,以找出符合自身應用的選項。
圖 9 與圖 10 所示的範例會探討兩種 7x1 多工器建置方式,以闡明選用其中一種方式的背後考量。 第 1 個方式會串聯 2 組 4x1 多工器,以建置單一 7x1 多工器。 此項設定的缺點,就是來自 DUT 的訊號需要先穿越 2 組切換器模組 (共有 4 個 SPDT 繼電器),才能抵達向量網路分析器 (VNA)。 因此,訊號路徑發生的插入損耗,會等於系統中每個獨立繼電器與傳輸線的個別插入損耗總和。
圖 9. 串聯 2 組 4x1 多工器
第 2 個方式會使用單一 8x1 多工器 (例如 NI PXI-2547 50 Ω 2.7 GHz 8x1 多工器),將 7 個 DUT 路由至 VNA。 此項設定有助於改善系統的插入損耗,因為它不只降低了訊號路徑中的 SPDT 繼電器總數 (使用 3 個 SPDT 繼電器,而非 4 個),還免除了在系統中額外佈線的必要性 (上一個系統中的各個模組,就需要以傳輸線相互連接)。 因此,第 2 個系統的 VNA 將可享有遠勝於第 1 個系統的訊號品質。
圖 10. 與使用 2 組 4x1 多工器相較之下,單一 8x1 多工器拓撲可使用較少的繼電器來路由訊號。
如需進一步了解如何依照自身應用挑選採用合適拓撲的切換器,請參閱 RF 切換器選擇指南的第 2 章。
隔離的定義為:在開放式電路中偶合的訊號振幅。 低串音的定義則是:在多個電路 (例如 RF 模組的個別多工器組間) 之間偶合的訊號振幅。
圖 11. 低串音與隔離。
若訊號為單純的正弦訊號,只需使用切換器模組的頻寬/插入損耗效能,就能判斷出產品是否符合應用所需。 不過,如果訊號具備多個頻率分量 (例如方形波),難度將大為提高;畢竟,訊號能否保持完整,將取決於切換器對訊號上升時間所造成的影響。 方形波是由多個不同頻率的正弦波所組成,因此若要精確進行量測,切換器勢必要有足夠的頻寬,才能把對所有個別正弦波造成的衰減降至最低。 依照目前公認的標準,針對方形波,只要一達到第 5 個或第 7 的諧波,上升時間的變化就可降至最低。 因此一般而言,如果切換器的 -3 dB 點 (該點插入損耗的頻率等於 3 dB) 為方形波基本頻率的 7 倍,方形波就可透過切換器路由。 有些廠商會指定路由器的上升時間。 在這類情況下,請務必檢查以確保切換器模組的上升時間規格,低於需要在最小限度失真下路由的最高諧波上升時間。
下圖顯示了方形波第 5 個諧波的上升時間量測。 假設這是需要透過切換器路由之方形波的最高諧波, 為了判斷特定切換器是否能成功路由訊號,我們需要比較切換器的上升時間與諧波的上升時間。 有時,切換器模組無法使用這項規格。 在這類情況下,我們可以計算此諧波的 -3 dB 點,並與切換器的 -3 dB 點加以比較。 只要使用下列公式,即可透過上升時間得出 -3 dB 點:
,此處的 tR 為切換器模組的上升時間
圖 12. 方形波的第 5 個諧波
針對上方所示訊號,我們可以得出 -3 dB 的頻率為 6.36 Hz (上升時間為 0.055 秒)。 因此,如果在 6.36 Hz 以上時的插入損耗低於 3 dB,該切換器便足以路由方形波。
儀器或切換器的電壓代表著該裝置的實際極限。 同樣地,示波器的取樣速率與多功能數位電錶的準確度,將忠實呈現該儀器的最大能耐。 200 MS/s 的示波器「無法」達成高於 200 MS/s 的即時取樣速率。然而,2 GHz 的 RF 切換器卻「可以」路由高於 2 GHz 的訊號 (但功率損耗也會提高)。 有鑑於此,若要為所屬應用挑選最適合且最符合成本效益的 RF 切換器,請務必詳加檢閱產品資料表,以判斷其插入損耗、VSWR、隔離與其他規格能否滿足您的系統需求。 有些廠商會以掃描圖表 (sweep chart) 展示所有頻率範圍下的上述規格,有些廠商則只會提供特定頻率下的規格。 在這類情況下,請務必聯絡廠商並取得更完整規格,以從中判斷該產品是否符合您的應用需求。